大皖新闻讯 提及龙,每个东谈主都能聊上几句,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是中华英才的象征之一。“龙”存在于各地的地名被公共熟知,其听说更是令东谈主沦落; 说合“龙”的风气行径也和住户们紧密关联……2024年甲辰龙年行将到来,龙和安徽有着哪些渊源?
安徽有7671处含“龙”地名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精练、庄严的象征,常被用于地名。记者从安徽省民政厅采访了解到,安徽省包含“龙”的地名共7671处,交通输送重要700余条,水力、电力、通讯重要500余条,顾忌地与旅游景点200余条,建造物70余条,单元1300余条,陆地水系100余条,陆地地形500余条。
其中,安庆市、六安市和合肥市含“龙”地名数目位居前三,别离有1430处、1163处和661处。记者查询关联尊府发现,对于安徽含有“龙”地名的由来或者听说也有不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的大龙山自西向东绵亘更变,山势汜博,秀嶂叠峙,障碍似龙,而得名大龙山。
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南部的龙湖地名起首说法不一,有说因湖面向北伸入宿松境内,三面环山,湖岸外形似龙,故名为龙湖,也有听说古为陆地,因东海龙王行错雨,千里设为湖泊,故名龙宫湖,也称龙南湖,明初改称龙湖。
位于蚌埠市东部的龙子湖区是安徽省独一称呼中含“龙”字的行政区域,因境内龙子湖得名,龙子湖亦称龙子河,此地原属凤阳县境,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在此撑船,落竹蒿于河中,不久竹蒿化为巨龙,因而得名龙子河。
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有一龙泉山,为当地群山之首。龙泉山之是以得名龙泉,王人因山腰有领路古泉绵延千年而不息。记者了解到,龙泉之水终年保执18度,有23种对东谈主体故意的矿物资和微量元素。
安徽文物上的“龙”元素
行动中国文化中的迫切象征物之一,龙具有私有而富贵的地位,它与凤凰、麒麟、龟并称“四瑞兽”;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听说中的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在传统农业社会里更象征着恬逸和丰充。是以,在先民朴素的明白里,或借助在器物上绘画龙形,或在建造上以龙的形象加以装潢,但愿得回尊贵的地位或上天的卵翼。
记者了解到,在安徽各文博机构里,保藏提防新石器期间至清代各式材质、各式造型的“龙”文物。1980年,巢湖市柘皋镇峏山村村民杨中兴将在家隔壁挖出来的青铜盉上交到合肥市文管处。阐述这个青铜盉的年代及造型,它被文物群众们称作“西周龙首纽直流盉”。从这件西周龙首纽直流盉的外不雅来看,造型别致,构想玄妙。器皿混身呈乌绿色,直直的颈部上“长”着凸弦纹。往上看,只见盉盖由一条惟妙惟肖的龙盘旋而成,那龙首从盖中心探出,昂成盖纽。
据了解,在合肥出土的青铜器中,有纹饰的多是贪馋纹,即是有龙纹饰,也仅仅行动陪衬纹饰被锻造在纹饰带中,像西周龙首纽直流盉这么,上海市满意度调查公司以立体、具象的龙为装潢,况兼制作工艺如斯精妙的,极为罕有。
安徽凌家滩业绩玉龙也诉说着龙形象的滚滚而至。保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探讨所的凌家滩玉龙出土于距今5800至5300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期间业绩,是安徽发现的最早的玉龙。透闪石质量,长径4.4厘米,短径3.9厘米,厚0.2厘米。玉龙两面雕塑基本调换。首尾链接,吻部凸起,头顶雕塑两角,阴线刻出嘴、鼻、眼。龙身脊背阴刻规整的圆曲线,连着曲线的两侧濒临称阴刻17条斜线,似龙身鳞片。聚拢尾部实心对钻一圆孔,袒露应属吊挂之物,吊挂时龙头朝下。
此外,安徽的“龙”文物还包括保藏于安徽博物院的镂空龙纹盘、双龙镂空霞帔金坠和高丽青瓷龙纹罐和保藏于天长市博物馆的环形玉龙佩等。关联群众称,龙行动中中文静最具象征性的形象象征,在史前技艺多种文化中均有体现,且载体各样,有玉、陶、蚌塑等,形象也不尽调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先民对龙的贵重以及背后的宗教形而上学不雅念、民族心扉等。
“龙”风气在安徽传承500多年
在传统风气不雅念中,龙象征着什么?安徽有哪些与龙关联的风气行径?1月25日,记者采访了安徽省风气学会会长王贤友。
王贤友示意,在传统风气不雅念中,龙具有多重象征兴致。率先,龙代表了泰斗和尊贵。在古代,龙是最高权柄的象征,代表管辖者的威严和权柄,比如天子的御用之物上常刻有龙纹。其次,龙象征着祥瑞和茂密。民间信仰以为龙能带来好运和祥瑞,因此在喜庆场合常以龙行动装潢图案,以求得祥瑞如意。同期,龙被以为是大要调控天气、促进农业丰充的神兽,因此也象征着茂密和浊富。
同期,龙在民间文化中也有着平凡的影响,如龙舞、龙舟、龙门等风气行径,都与龙的象征兴致紧密关联。安徽就有不少与龙关联的风气行径,以龙为形象的舞龙行径多数存在于各样庆典、礼节典礼中,其中包括徽州板凳龙、舞草龙、手龙舞等。
王贤友先容,徽州板凳龙主要流行于休宁县流口地区,发源于明代末期的乡村风气传统跳舞行径。因其龙身由一条条特制的板凳首尾链接而成,故名“徽州板凳龙”,流传于今已有500余年。“舞板凳龙的军队由掌灯东谈主、龙头、龙身、龙尾、锣饱读队五部分构成,各家各户将自家所藏的龙身扛至坐落于村水口的龙王庙前与龙头、龙尾接上,每条龙至少长100米,场合壮不雅。”王贤友先容。
中秋佳节,徽州古屯子的住户都要扎草龙。由于摆动时要在龙体落魄插满燃烧的香火,故又称舞香龙、舞火龙、舞香火龙。扎草龙是一个复杂的经过,收割稻田事后的稻草经十多遍的梳理洗净备用,先用竹篾将龙头、龙尾、龙身的框架编成初步形状,再用稻草进行扎制填充龙身。龙头的五官制作最为良好,遴荐编、插、织、嵌、镶、缠、绕、挂等十多种手法,用稻草一根一根地完成制作。
此外,在安徽省绩溪县还有一种名为手龙舞的传统跳舞。手龙舞原名“小龙舞”“芦水手龙”,是流传于绩溪民间的传统儿童跳舞,据《绩溪县志》纪录,绩溪手龙舞发源于南宋期间初期,其献艺一般由30名男男儿童完成,其中20名男童擎手龙,10名女童举龙珠。手龙舞使用的音乐为传统的饱读乐曲牌和工尺谱,其可在广场饰演,也可在舞台献艺。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剪辑 彭玲上海市满意度调查公司